台灣即新聞 記者 楊金明/玉里報導

什麼是「藝術治療」? 缺乏藝術或創作天份的人可以參加嗎? 答案是肯定的。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於今17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江學瀅副教授前來分享「藝術治療應用於長期照顧機構」之主題,透過一系列連貫的課程,引導參與的學員了解不同藝術媒材應用於高齡者之優勢與限制,並一同探討可能所引起的心理效應,同時予以實作練習,教導學員如何引導高齡者參與創作的過程。今天參與的職能治療師雖非藝術創作專家,但以多元化治療模式及使用目的性活動,提升精障者各項能力卻是職能治療師的核心專業,倘若能結合藝術創作及賦藝術天分、才能的住民提供發揮的舞台,更能使其職能表現達最大化之發揮,今日與會的職能治療師無不收穫滿滿。

職能治療科代理主任李書齊表示,其實藝術治療的核心概念是「透過全面性的藝術表達以促進情感的傳遞,進而釐清和整合自我內在的想法」,因此藝術作品在此的角色就只像是一座心橋,讓我們在創作過程中,或於作品的詮釋裡,擁有脈絡去探索並認識自己,無關乎世俗的美醜,目前已有不少運用藝術來治療精神疾病的臨床實例,然而藝術治療並非僅能幫助精神疾患族群,對於將走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如果能使藝術治療與長期照顧做適當的結合,那麼其所帶來的正向影響將指日可待。
李代主任說玉醫職能治療科自民國94年起舉辦住民書畫聯展,迄今已進入的19年,透過藝術創作投射出病友們的內心世界、抒發自身情緒,除了憂鬱、煩悶等心情外,亦有畫作是呈現對自己未來的期盼或是自身的認同等,精神病友的復健之路是漫長且艱辛的,除透過常規的藥物治療外,更可藉由創作來達到患者身心靈上的安適。

玉醫因應長照轉型計畫及院內住民老化趨勢,除常規的活動安排及復健工作參與,可以藉由設計有意義性的藝術活動,促進參與活動中的長者提升其自信與自我概念的整合,同時,亦能使用不同主題的圖卡,引導長者學習如何主動性的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與現實生活產生正向的連結,或從他們述說的生命故事中找到自身優勢,進而引導重拾生活的意義,以促進整體的職能適應表現及提升長期照顧的品質。

近兩年,玉醫職能治療科協助住民走入社區,於玉里鎮客家生活館舉辦住民復健成果聯展,提供特殊專長且具潛力之病友發揮舞台,並作為與社會大眾交流之平台,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康復之友們在復元上豐厚成果,未來,康復之友的復元道路上需要更多人理解及參與,若有機會來到玉醫,別忘了到一樓長廊上欣賞住民們美麗的畫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