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即新聞 記者 楊金明/花蓮報導

花蓮市原住民義務幹部組織觀摩研習團今23日上午前住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參訪《當我們同在一起第三部曲——盛服時代》展覽,以及「百年車站」新北投車站,一行人並且前往新竹縣的客家山城,認識不同族群的人文風情。隨行一起觀摩的市民代表蕭民隆及平島·部定非常肯定花蓮市公所辦理這次的研習活動,他們表示,透過參訪可以做為未來拓展原住民商品展售平台的參考,同時可以成為部落的種子尖兵,進而帶動其他族人學習,也希望有更多年輕族人回到家鄉,打造部落產業經濟發展。


《當我們同在一起第三部曲——盛服時代》是凱達格蘭文物館成立20周年,特地在去年11月舉辦的原住民服飾常設展,展期到今年9月。展場共有五大展區,包括「盛服時代」、「草木獸皮時代」、「工藝傳家」、「西拉雅族、噶哈巫族及大武壠族服飾配飾區 」、「民族服飾體驗區」等,展出的服飾色彩豐富,內容更是多元精彩。



透過館方人員導覽解說,《盛服時代》常設展精選了十餘套館藏原住民族服飾,同時結合田野考察、文字資料、影像及相關研究成果,重新描繪當代原住民族服飾的特色。由於原住民族在祭典、節慶活動時一定要穿戴整齊,以展現自己並標示身分,因此「盛服」有如現代禮服。而民族服飾特色在於婦女運用精湛的織繡技藝,將流傳的神話傳說以及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化作豐富圖紋的織紋、繡片,經過百年的時間洗鍊和創造,更顯精彩和珍貴。
各部落頭目與家政班長等多人紛紛筆記策展的重點,並且比較不同族群的服飾特色,他們表示,臺灣原住民族的服飾沒有一件是一模一樣的,深具傳統文化內涵的圖紋可以說是原住民族服飾的特色。而在現場展出的還有去年經大法官釋憲正名成功並且可望成為臺灣第17族原住民的西拉雅族,另外還有分布於南投縣埔里鎮的噶哈巫族,以及居於台南高雄一帶的大武壠族,他們的服飾及配飾均相當少見。


23日行程還包括新竹縣客家山城的內灣老街,以及尖石鄉的那羅青蛙石園區的部落市集。內灣老街位於橫山鄉,為純樸的客家聚落,也是當地著名景點,有傳統街屋,還有美食市集,以及整建過的內灣車站,有彩繪車身的火車可以拍照打卡;而在尖石鄉除了部落市集之外,還有青蛙石天空步道,考驗大家的驚嚇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