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醫團屋作後盾 精神病友重返社會再出發

台灣即新聞 記者 楊金明/玉里報導

幾個姊妹悠閒地坐在沙發上,專注追著連續劇,這是一個平凡不過的午後日常,這些成員彼此不是家人,但卻親如一家,她們是室友,也是病友,因為她們都曾經在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接受精神治療超過十年,2年前陸續搬進了「團體家屋」。

玉醫社工科莊福元社工師表示,對於病情穩定,可以康復出院的病人,有時你沒辦法一口氣把他們從醫療機構直接送回家裡,因為他們可能家庭關係薄弱,早已失去親人的支持,所以在回歸社會的過渡階段,就需要有個地方讓他們重新生活,團體家屋的存在就顯得格外重要。

玉里醫院目前有男女團體家屋,13名成員分別共同生活,在衛福部社會安全網計畫補助支持下,讓精神病友有個安身立命的家。玉里醫院社工科陳平文個管師說:「個管師的角色就是從旁支持,因為團體家屋的核心理念是扶植他們獨立,把他們當成有能力的成年人,但是生活中他們可能遇到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教他怎麼處理,而處理的過程對他們來說也是種生活學習。」

家屋成員53歲美玉(化名)在政府安心上工計畫的安排下,目前在公家機關負責清潔工作,此外,她還在一間素食店,洗碗打掃,把時間安排得充實妥當,但要走到這一步,可是需要長久的訓練與評估。莊福元社工師表示,首先他們生活要能自理,病情控制穩定,同時在院時能夠積極參與職能訓練和工作,雖然他們免去房租負擔,但其他生活開支還是要靠自己,所以假設一般人一個月須要1萬元以上的開銷,那麼他在院內的復健工作,1天至少要做滿4個小時,否則出去社會將無法賺取所需,打平開銷。

美玉(化名) 對於現況很滿足,賺的錢也足夠生活,她表列式記載每天的開支,對於管理金錢很有一套,儘管賺得不多,每個月還是能存下數千元。莊福元社工師說:「透過工作可以為他們帶來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同時也讓家屬知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不須伸手。」

玉醫院長簡以嘉表示,團體家屋的計畫2年多來能夠順利地開展,真的要感謝玉里鄉親們的包容與善良,因為生活中長期的接觸,所以鎮民都能理解和體諒病友們的不易,而家屋成員透過穩定的病情控制,和規律的作息工作,就和你我一樣,融入社區街坊,共同生活。但是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對精神病友存有可怕、危險等偏見,因為不了解,所以產生恐懼,而這些刻板印象一時也許很難改變,但只要我們讓民眾多些認識,多些接觸,知道康復的他們,正努力一步步走回平常,他們不需要同情和憐憫,需要的是一個寬容的接納,一個重生的空間。


發表迴響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